現在最火的台灣自製參展片,會知道這部片是市政府發文要在中秋節辦一場賞映會,優待票價一張$50,公司讓我們自由參加才知道的,問了一下電影內容後決定不去看,因為怕觸動心裡的最深處,但又好奇片中的情節,於是上網查了一下資料,原來是一本同名書改編的,作者以此篇散文獲得林榮三文學獎首獎。
看了導讀內容,內心悸動無法言語,那情節就歷歷在目,只因剛剛經歷過嗎?不知?但那內容的確是令人震撼,那葬禮行禮如儀卻是如此的制式,那荒謬的留一口氣回家,在在讓我心痛,「爸!你的病攏好丫,咱要來轉喽!」是我們所有子女在醫院對父親說的話,而作者也是對自己的父親如斯說,我想這雖是傳統但也是自我安慰吧!既然都好了又怎會死亡呢?
而那些牽亡歌丫、電子琴、孝女白琴、唸經拜懺、師公、等等的一切,又有何意義?這樣做真就能沒病沒痛,還是只是做給活著的人看心理安慰的,如不照著這些行禮如儀當子女的就會被駡不孝,還有一些雞婆者更會說:「某某人真正是可憐哦!死了都不能安息,那些子孫真不孝,連個××××都沒幫他做,這讓他如何一路好走呢?」多嘴厚話的人真的是多過貓丫毛!失去親人的痛難不成會比外人的痛更少嗎?
就如文中作者提到的「有時候我才刷牙洗臉完,或者放下飯碗,聽到擊鼓奏樂,道士的麥克風發出尖銳的咿呀一聲,查某囝來哭!如導演喊action!我這臨時演員便手忙腳亂披上白麻布甘頭,直奔向前,連爬帶跪。神奇的是,果然每一次我都哭得出來。」的感覺!
文中:「攏無留一句話啦!你的護喪妻,我媽,最最看不開的一件事,一說就要氣到哭。」怎會如此的相似,讓我看了心沈沈沈,因為這也是min的媽媽一直到現在還是無法釋懷的痛;而在文中喪禮結束後,那為了想讓一切回到以前的心和行為又是如此的相似,只差別在家人並未簽彩而只是說說笑笑的帶過!
文中這段:「於是它又經常不知不覺地變得很重。重到父後某月某日,我坐在香港飛往東京的班機上,看著空服員推著免稅菸酒走過,下意識提醒自己,回到台灣入境前記得給你買一條黃長壽。
這個半秒鐘的念頭,讓我足足哭了一個半小時。直到繫緊安全帶的燈亮起,直到機長室廣播響起,傳出的聲音,彷彿是你。你說:請收拾好您的情緒,我們即將降落。」正是作者對父親最深的思念,只因藏在心的最深處,平時並不易察覺,但一旦碰觸到了卻又是如此的痛......
只能說這本書的內容不知到何時才有勇氣買來看完,但卻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,而他那同名改編的電影當然值得看,看國片、支持國片我想是大家都能做的!
作者簡介
劉梓潔 1980年生,彰化人。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,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肄業。曾任《誠品好讀》編輯、琉璃工房文案、中國時報開卷週報記者。寫散文,得過林榮三文學獎首獎;寫小說,得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;寫劇本,入選台北、香港、福岡、溫哥華等國際影展。但其實寫最多的是採訪報導。問她最喜歡寫什麼?她會借村上龍的話回答:「我喜歡趕快寫好出去玩。」因為愛玩,寫了好多年才終於出了第一本書,與同名執導電影《父後七日》一同面世。
內容簡介
那年夏天,颱風將至,我們並坐在我打工書店前的梯階,一團厚重的橘色的雲糾結在我們之中。
親愛的你問,你最怕的事情是什麼?我說,挾以爆破的哭聲,我怕被你忘記。──摘自〈雲南書簡〉
一場笑中帶淚、荒謬華麗的告別!
林榮三文學獎首獎首作!
同名改編電影《父後七日》8月27日全台感動上映!
.2010年台北電影節競賽片,並榮獲最佳編劇、最佳女配角獎!
.香港電影節競賽電影!
.韓國首爾數位影展競賽片!
.溫哥華國際影展觀摩電影!
.日本福岡影展亞洲焦點!
.即將角逐本屆金馬獎六項大獎!
2006年,劉梓潔以短短四千字的〈父後七日〉,驚豔在座評審,奪下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。在那時,作家陳芳明早已讚道:它開闢了散文的全新版圖!而今,我們終於盼得《父後七日》成集,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編導的同名電影。
長達七個年頭的醞釀,劉梓潔將此自比為一段旅程,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學、工作與生活的歲月。書中處處可見的,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鄉移民,對鄉愁與生存的刻劃感觸,而她獨特的敘述節奏與風格,更在此被鮮明地展示了出來。
講離去,能令悲傷輕盈;寫思鄉,卻童趣橫溢;獨居獨行在城市與愛情裡時,竟又有如旅行異國般,無處不入地自適!如此尋常卻饒富滋味,那便是她文字裡感性真摯、最惹人凝睇的深情。
循著劉梓潔的筆下幾度回望,我們不自覺地、俯伏成一名離鄉的遊子,在那一篇篇回憶絮語中,找到了屬於你我鄉愁的共同記載。
資料圖片來源:博客來網路書城
留言列表